查看原文
其他

渡十娘|加拿大鹅的前世今生

渡十娘出品 渡十娘 2022-06-20


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木然
编辑|渡十娘 




作者简介:木然,曾任加拿大《星島日報》副總編輯、《加拿大都市報》總編輯。同時在電台、電視獨立主持多個時政類節目,目前為自由撰稿人。

向南飞,回到越冬地


每年立春过后,尽管春寒料峭,甚至还会来一、两场飘雪,但气温终归是一天一天地往上爬。到了3月底的时候,日落推迟,大地回暖,黄昏在花园劳作,不用抬头也能听到大雁在天空欢快拍打落日的鸣叫声。此时我多会想起赵忠祥那个名句:「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交配的季节!」

 

大雁的南飞和北回对于加拿大人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每年的4、5月,一队队「加拿大鹅」(Canada Geese)从美国南部的越冬地飞回加拿大。它们在水边享受着繁殖、换毛、补充体能的幸福「鹅」生。到了9、10月入秋后,它们开始在太阳落山后成群结队地往南飞。


 

前两天我就曾在一个有月色的夜晚,看见一群成「人」字的「加拿大鹅」穿过圆月自南边飞来,此时我刚看过奥斯卡获奖影片《Nomadland》。Nomads这个词儿原义是游牧民族,即在某一特定疆土内居无定所随季节迁徙四处游荡的人。如今与时俱进,多形容「漂泊客」。

 

居无定所、四海为家、在天地间游荡,电影《Nomadland》所诠释的漂泊者是自带悲情的宿命。而在自然界看,一生守着「我们路上见」(See you down the road)的「加拿大鹅」却是自带喜感地享受它们天高任飞翔的生命故事。


 

■只愿一生爱一次,因你独有

 

准确地说,Canada Geese的翻译应该是「加拿大雁」,是鸭科黑雁属的鸟类,正式学名叫「加拿大黑雁」。也许早年居住在加拿大的华人多为广东人,南方人少见雁,所以翻译时就误为「加拿大鹅」,这无心之作还带动了一个品牌,令国人只知「鹅」,不知「雁」。

 

成年「加拿大鹅」的体长约为30到45英寸,翼展在50到75英寸之间,体重在5到14磅。相对而言,雌鹅的体重略小于雄鹅。不过,一只巨型的加拿大鹅重量可超过20磅。像其他雁一样,它们的脖子很长,脚上也有蹼,这两种体态特征使它们在水中捕食时非常灵活。


 

「加拿大鹅」主要生活在湿地、草田和粮田等有水源的地方。春夏两季,它们以湿地草和杂草果腹;到了秋冬季节会转向寻找浆果、种子和谷物。其中蓝莓是它们的最爱,它们也能很熟练地从干燥的玉米芯中剥下颗粒就餐。当然,一些昆虫,以及水下的鱼和小虾之类,也是「加拿大鹅」增加脂肪的佳肴。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加拿大鹅特别喜爱草坪。显然绿草是它们的主要食粮,经过修剪后的草坪,空气中散发着青鲜的草浆味道,吸引着鹅爸鹅妈带着小鹅到来享受「免费的午餐」。


 

「加拿大鹅」喜欢在公园、办公楼前草坪或者高尔夫球场寄居的另一个原因是鹅们知道越靠近城市就越安全。在枪支监管的城市,它们不用忧心捕猎者的猎枪,一览无余的草地也可以令它们及时发现任何企图接近它们的食肉动物。

 

动物专家称对「加拿大鹅」威胁最大的是土狼、狐狸、浣熊、乌鸦、狼、猫头鹰、熊和鹰等,显然这些鹅的猎杀者不被城市人所欢迎,这也是近十多年来居住在城镇的「加拿大鹅」越来越多的原因。



「加拿大鹅」的「离婚率」较低,且全年、一生都在交配。

 

在「鹅」的爱情世界里多是从青梅竹马中情窦初开的,它们在2至3岁时就开始寻找伴侣,而且目标明确,小鹅找小鹅,极少老少配,或者老鹅吃嫩草的,一对上眼就厮守终生。多数的加拿大鹅会守着贞洁到第四年开始繁殖。当然,也有一岁就偷吃禁果的,但繁殖率不到10%。大多数成对的鹅会至少两到三岁后才稳定。如果在漫长鹅生中配偶走了,这只鹅就会去寻找另一个交配伙伴共度余生。


 

■何家小鹅何家猜?

 

「加拿大鹅」喜欢在靠近湖泊、小溪和池塘的隐秘高处筑巢。具体分工是雌雁先用干草、松针、树皮、苔藓和其他植物材料造出一个鸟巢的雏形,鹅妈妈下了第一枚蛋后,就从自己胸前拔下若干羽绒,配合植物为即将出生的孩子营造一个安稳、温暖的窝,之后每天都会下一个蛋,蛋的长度约为8.3厘米,宽5.5厘米。一直到下完4到8枚蛋左右,就进入孵化状态,时间大概在24到28天。


 

与母鸡孵蛋所不同的,鹅妈妈进入孵育状态时,每隔一小时就会站起来,把散开的鹅蛋再重新收拢一下,或者翻动一下蛋,保证均匀的温度。

 

鹅妈妈每天也会有一个短暂的休息,大约只有10分钟,她会用草和树枝盖住鹅蛋,除了保持温度外,还有就是不被其他生物发现。鹅妈妈完成坚壁清野工作后就离巢去饮水、吃东西、伸展翅膀、以及与伴侣嬉闹活动活动,在体力得以补充后再回巢继续孵育小鹅。


 

鹅妈妈每年只孵育一窝小鹅,一生大概有80多个孩子。在孵育孩子期间,恰好是成年鹅的换毛期,时间大概是6周时间。此时它们并不能飞行,多依在水一方,危险时可借水逃遁,保卫工作则交由在附近位置监视鹅巢的雄雁负责。

 

「胎教」对于「加拿大鹅」来说并非新鲜事儿。居住在温哥华、曾著有《我的野鸟朋友》一书的张伯权先生(Paul Chang )在《赏鸟看热闹也要看门道》之五「野鸟的故事从一粒鸟蛋开始」中称:「加拿大大雁的孩子,在破壳出世前一天就开始呼吸,蛋如果意外上下颠倒了,蛋内小雁立刻发出「警报」,大雁妈妈听到了,通常就会赶紧将蛋翻正过来。」所以,小鹅在破壳前已经与母亲有互动,也熟悉妈妈的声音。


 

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得主、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罗伦兹(Konrad Lorenz, 1903-1989)在1935年发表了有关雪雁的研究,其中提到的铭印(Imprinting)现象表明:刚出生的雁在睁开眼睛时,凭听觉和视觉认定了它的父母、兄弟姐妹后,就会植入记忆,归属成群,一生一世不会认错。

 

「加拿大鹅」出生3、4小时就能自己走路,并跟随父母学习寻食本领。头2周小鹅每走路15分钟就要回到母鹅的翅膀下温暖一下,以此保持体温。小鹅天生会游泳,第一天能下潜到水下30至40英尺寻食,这个育雏期大概在42至50天,此时小鹅羽毛已丰,开始学习飞行。



作为一个大家庭的生活模式,加拿大鹅通过不同的声音以及身体语言,向家庭成员传递各种信息。鹅司令用洪亮的声音发出「离开这里...... 到水里去...... 袭击危险......」等信号,如果小鹅在草坪或者湖上觅食时,鹅爸鹅妈就会轮流拉长脖子警戒。

 

当鹅爸鹅妈将毕生的武功悉数传授后,小鹅们会聚集在一起出行,尝试独立于父母。但在它们生命的第一年里,依然会和父母待在一起,直到跟随父母完成第一次迁徙后,才与其他年轻的鹅群居。


 

■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加拿大鹅」主要在北美北部繁殖,即加拿大和美国的北部。像大多数候鸟类一样,「加拿大鹅」每年迁徙两次,迁徙的目的是它们需要躲开冰冻的湖面,到温暖气候的南方开阔水域躲避陆地的捕食者,且在换毛期利用水中丰富的食物繁殖和哺育后代。


 

每年的9月或10月,「加拿大鹅」会飞向美国南方的「非繁殖地」(Nonbreeding)以躲避寒冷,直到寒冬过后的暮春季节,也就是每年的4、5月前后,鹅群会离开非繁殖地向北迁徙到加拿大甚至更北的「繁殖地」(Breeding),那里对它们的后代来说是最好的地方。

 

据说加拿大鹅的大脑里有一个时钟,用来测量每天有多少阳光。夏末秋初,白天变得越来越短,这就是为什么鹅知道是时候准备南下的原因。


 

每年迁徙的「加拿大鹅」实际上都会准确地抵达筑巢和越冬地点,但也有一些「加拿大鹅」会飞到更北的地方繁殖——包括阿拉斯加北部或低北极。当然,它们在迁徙过程中会使用不同的中途停歇点,这些停歇点基本上保持不变。每年春天或秋天你看到的鹅,很可能就是前年在你家附近看到的鹅。

 

在一些温带地区,如果气候温暖到足以让「加拿大鹅」一年四季都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生活,它们也可能选择不迁徙。有些加拿大鹅群甚至在一些似乎不适合全年居住的地区定居下来,如北部的艾斯奎麦特(Escalante)、加拿大的卑诗省和南部的佛罗里达。



不过总体而言,大部分「加拿大鹅」依旧遵守秋去夏来的生活规程。至于加拿大鹅如何找到迁徙的方向,至今还没有人能完全准确了解鸟类迁徙导航的原理。

 

目前有几种相互矛盾的理论。一些理论家认为鸟类有一种嗅觉「地图」,可以帮助它们嗅出回家的路;另一些人则认为鸟类是利用地球磁场来定位自己的方向的。


 

为了在秋天迁徙,加拿大鹅在仲夏就开始准备。春天出生的婴儿到那时大多已经长大了,成年鹅在脱落旧羽毛后会长出一套新的羽毛——这个过程叫做换羽,目的是为未来的长途飞行保持良好的状态,并使它们的身体免受冬天的寒冷。

 

与此同时,鹅们整个夏天都在狼吞虎咽地吃谷物和青草,或者下水寻找水下食物,目的是为了长胖,为旅行囤积足够的脂肪。


当幼鹅学会了飞行,而鹅妈鹅爸完成换毛又能重新飞翔时,整个家族将从它们的筑巢地起飞。但第一阶段的飞行只是寻找更丰富的觅食区,这种是没有任何方向的,它们的目的是寻食,并且在飞行中稳定彼此的配合。

 

到了夏末秋至,大陆气温开始下降,树叶枯黄,草地干涸,湖面开始结冰,食物越来越难以获得时,找不到足够食物的鹅们知道要走了,此时,雁族拉开了大规模南迁的序幕。


与另一种南飞的鸟类,例如燕子、黄鹂和莺选择夜晚单独飞行所不同的,「加拿大鹅」的迁徙是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行为。燕子、黄鹂等不知道自己将去哪里,如何去那里,也没有父母或其他鸟类的指导,它们不断地迁徙,在途中吃着昆虫、水果或种子补充体能。但加拿大鹅起飞前会发出大声鸣叫的信号,它们会成群选择在黄昏出发,夜晚飞行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天气条件或月亮亮度等因素。

 

鹅们根据经验导航,一方面可能会用河流、海岸线和山脉等地标;另方面它们也可能利用天体线索,如太阳和星星。有更多的科学家相信鹅的脑里有一个物理罗盘,它们可以籍此通过探测地球磁场来辨别南北,而第一次飞行的幼鹅则在父母的指导下认准迁徙飞行路线和坐标,来年就要自己靠自己。


 

■日行千里潇洒走一回

 

「加拿大鹅」迁徙时的平均飞行速度约为每小时40英里,但如果遇上强劲的顺风,它们的速度可能会提高到每小时70英里。迁徙距离可达2,000到3,000英里,如果天气好的话,群鹅一天能飞1,500英里。在它们漫长的迁徙过程中,鹅群通常在2,000至8,000英尺的高空飞行,曾经也有飞行员报告在高达9,000英尺的高空看到加拿大雁。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里大雁是重禽,它们不像鹰或秃鹰那样滑翔,而是依靠有力的翅膀拍动,以时速超过50公里的速度前行。

 

对于一只重鸟来说,在飞行时扇动翅膀需要大量的能量。所以「加拿大鹅」在迁徙飞行中非常辛苦,为了省力,它们多选择空气比较平静的夜间飞行,或者在白天有顺风的时候;他们一般避免逆风飞行,因为逆风会把他们吹回去。


 

这种牵引力的形式,也被称为涡流冲浪,可以节省很多能量。它的原理是当一只雁跟随另一只雁保持正确的距离时可以阻止任何逆风。前边的雁扇动翅膀,产生一种向前的空气运动,称为滑流,它有助于拖着后面的雁向前。小股旋转的空气,称为涡流,能产生升力,帮助尾随的雁在空中飞行。同样的物理原理也解释了为什么喷气式飞机以V字队形飞行是为了节省燃料。

 

在V字形领头的雁,由于没有从牵伸中获得优势,所以它的飞行得比其他的雁要努力得多。当领头雁太累的时候,它会在飞行中通过鸣笛交流,然后变换位置退回去,把位置让给另一只雁,这样群雁可以轮流和减少疲劳。

 


鸟类学家后来发现,当一个「鹅」家庭形成一个群体迁移时,父母往往在V字形的顶端轮流移动。年轻的鹅,不那么强壮,则排在领头母鹅后面的V字形,体现了母子情深和关怀。

 

V型组合的另一个好处是更便于它们之间的交流,飞行中大家都能互相看得见在精神上也是一种鼓舞。科学证明25只鹅组成V队形飞行的鹅群,比单飞者能多飞70%的距离。

 

尽管飞行技术了得,但鹅群并不是一次到位的。它们会根据环境气候分阶段迁徙,飞行过程中会选择在传统的中途站停留、休息并恢复失去的脂肪。而且从北方飞来的鹅很讲究规矩,它们不会抢占南方鹅的地盘,而是一次次地越过当地鹅的领地继续向南飞,直到飞过了南方的鸟类为止,这种迁徙被称为「蛙跳迁移」。它们选择性地避免与南方的鹅竞争食物,因为南方的鹅已经在离它们夏季家园更近的地方找到了良好的过冬条件。


 

当然,也有一些鹅在飞行时改变迁徙路线,它们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灵活地调整它们要去的地方。例如由于耕作方式的改变、草地和高尔夫球场的可用性以及土地使用的其他变化吸引了它们,它们最终有可能留在中途地不再迁徙。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以及生存环境的改变,部分「加拿大鹅」放弃了迁徙,留在繁殖地生长。它们发现在城市地区天敌愈来愈少,那里有人造水体,可以被加热以防止结冰,比如有喷泉的湖泊、小区的水景等为它们提供了终年游泳的地方,它们因此成了城市的永久居民,这也是我们常常在冬天也能看到成群成群的鹅。但不管你身边的鹅是否迁徙,气候决定了它们的家庭生活和生命周期。春天,鹅繁殖、生小鹅;秋天,它们会迁徙,或者蹲下身子为寒冷作准备。即使它们根本不会飞走,但它们的行为方式依旧随着季节而变换。


 

■我和你在一起共住地球村

 

作为迁徙鸟,「加拿大鹅」每年从我们头顶飞去飞来时,巨大的「鸣笛」声不单只标志着季节的变化,还意味着有数百万的大军南下,这是北美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象。

 

历史上,在欧洲殖民之前,加拿大鹅的筑巢地仅限于安省西南部和南部草原。欧洲人抵达北美后,他们发现这些「鹅」很容易被捕食,而且鹅毛可以销售往欧洲,猎杀鹅成了移民族理所当然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乃至到了20世纪初,「加拿大鹅」几乎灭绝。

 

根据北美种鸟调查,「加拿大鹅」在19世纪末由于遭遇过度的捕猎、采蛋,以及城镇开发令湿地的减少,导致「加拿大鹅」濒临灭绝的边缘。


 

到了上世纪初,1916年,加拿大和美国签订了《候鸟公约》(Migratory Bird Treaty),明文保护800种鸟类,其中「加拿大鹅」被列入保护范围。《条约》还禁止狩猎、杀戮、捕获、拥有、销售、运输和出口鸟类、羽毛、蛋和巢,并规定建立受保护的鸟类避难所,为它们提供安全栖息地,并鼓励国家之间共享数据以监测鸟类保护。

 

与此同时,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和政府机构重新将人工繁殖的「鹅」引入美加北部,这些鹅在幸存的几个鹅群的推动下,令到栖居在加拿大的鹅惊人地卷土重来。


 

1930年代,美加政府借助立法明确放生巨型「加拿大鹅」、有条件限制狩猎、加大保护湿地力度等手段,保护了鹅群的繁殖和生长。

 

到了60年代中,北美总鹅数从420万头开始快速飙升,到2015年已经发展为560万头,目前初步估计在700万头。草坪、高尔夫球场和公园的大批涌现也为「加拿大鹅」提供了可靠的栖息地,「加拿大鹅」卷土重来到了惊人的地步。


现代城镇的建设为「加拿大鹅」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漫步的空间,那些寄居城镇的鹅变得更加安全,它们不忧心受到猎人和自然捕食者的伤害。

 

尽管目前在北美每年有320万只鹅面临狩猎的压力,但这并不影响其数量的快速增长。大多数生物学家认为目前「加拿大鹅」的数量已经超越了城市郊区所能承受的压力,对人们的居住环境也有相当的影响。


 

人类对加拿大鹅投入足够的保护,并不等于它们对人类的居住有益。随着加拿大鹅数量的激增,「人鹅冲突」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居住在曼尼托巴省的加拿大野生动物服务机构的野生生物学家弗兰克·鲍德温(Frank Baldwin)说:「人鹅冲突的后果可能是干扰、破坏甚至危险。」



根据该省农业服务公司的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8年,加拿大鹅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害导致平均每年索赔超过41.6万美元。这还不包括其他类型财产的损失,或由鹅群高度集中引起的噪音、粪便和水质等公共危害。

 

一个50只鹅的鹅群每年可以排出2.5吨的粪便,而池塘、湖水或饮用水中的鹅粪可能含有大量大肠菌群,公众对此深感不安,也引起公共卫生组织的关注。一些小区不得不开始考虑将一些「加拿大鹅」的行为——例如吃草、弄脏草坪、粪便传染——作为滋扰,而更大的危害是对航空安全的威胁。

 

「加拿大鹅」造成空难事件时有发生。最惊险的一次发生在2009年1月15日下午3点26分,一架空中巴士A320-214在纽约拉瓜迪亚机场(LaGuardia Airport)起飞,飞机在离开跑道一分钟后的爬升过程中遭到一群「加拿大鹅」的袭击,导致两个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机长萨伦伯格(Chesley Sullenberger)眼看无法驾驶飞机掉头降落,最后只能选择在曼哈顿中城的哈德逊河(Hudson River)河面进行强行迫降,机上155人全数生还,这件事被称为「哈德逊河上的奇迹」(Miracle on the Hudson)。

 

「加拿大鹅」群的泛滥不止成为空中飞行的隐患。根据曼尼托巴公共保险公司(Manitoba Public Insurance)的数据,从2015年到2018年,曼尼托巴省每年平均约372,528元的车祸索赔由「加拿大鹅」造成。


 

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曼尼托巴省的《加拿大鹅》数量可能在8年内再翻一番,尽管省政府采取了诸如放松狩猎规定和鹅蛋消毒计划等控制措施。

 

「加拿大野生动物管理局」也提出了一项提案,将曼尼托巴省南部温带繁殖的「加拿大鹅」定为「过剩」,这意味着它们的数量已到了危及其他候鸟的保护,以及造成农业、环境或其他利益的损害。省政府还提议为《加拿大鹅》设立一个春季狩猎季节,狩猎者每天的袋子限量为8只,希望能有效地遏制《加拿大鹅》的发展。


 

相比之下,安省野生动物管理局的管理生物学家克里斯托弗·夏普(Christopher Sharp)表示安省目前还没有考虑采取如此严厉的措施。」他说「安省南部的加拿大鹅数量增长速度自2005年前后开始趋于平稳」,「安省野生动物官员正在制定策略,以减少在禁止狩猎的城市地区人鹅之间的冲突。」

 

夏普承认加拿大人和加拿大鹅的冲突比人们想象得要严重。当城市建筑更趋向自然生态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温暖气候都可能加速「加拿大鹅」的繁殖,但他相信「通过教育和栖息地改造,水禽和城市居民是有可能过上更加和谐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尊重自己的「邻居」这没有错。在早春时节,「加拿大鹅」的后代处于最没有防御能力的时候,鹅爸鹅妈往往会特别积极地保卫它们的筑巢领地。尤其是小鹅排成一行在水和食物来源之间散步时,人们是不应该靠近它们,也不要做一些突然的动作。

 

「当鹅认为它们的巢穴或孩子受到威胁时,它们也会变得具有攻击性,这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动物专家称鹅对人们的要求很简单,它们只是想温暖地照顾他们的孩子——这应该很容易与人类产生共鸣。


 

「加拿大鹅是群居的,以家庭为导向的。它们是好父母,人类也试图成为好父母。」

 

夏普把一切说得很美好,我们自然也这样期待。但人毕竟是有欲望的动物,加拿大鹅也是。

 

May 132021



























 





数据源

The rise of Canada geese: How the birds bounced back from near extinction

Adina Bresge / The Associated Press

 

How do geese know when to fly south for winter Tom Langen / Global News

 

Do Canada geese still fly south for winter? Yes, but it's complicated

Brian Handwer / National Geographic

 

When a Canada Goose attacks you: Watch for bobbing heads and listen for thehissin’ Amber McGuckin / Global News

 


 


你是我的阅读者 我做你的渡十娘

2020,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昨日更新:

热文链接:


栏目: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木然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海外:dushiniang999@gmail.com
国内:dushiniang999@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